织网家乡探通信 躬身实践悟匠心

编辑:通信学院| 发布时间: 2025-09-03|



今年暑假,我积极响应“返家乡”社会实践的号召。结合所学通信技术专业背景,我选择家乡联通分公司作为实践基地,希望将书本理论转化为实践认知,深入了解家乡通信网络的构建与运维。

初到公司,部门领导便带领我熟悉工作环境。在参观过程中,墙上一幅巨大的家乡区域地图令我印象深刻——密密麻麻的符号与线路交织成网。“这些标注点都是我们的基站。”领导的讲解让我第一次直观认识到:日常流畅的通话和网络服务,竟依赖于遍布田野、山丘甚至偏僻角落的无数基础设施。这场“后台揭秘”不仅刷新了我的技术认知,更为我打开了观察家乡发展的科技视角。

实践期间,我的主要工作是协助处理基础性事务:整理基站维护记录、核验客户服务信息、录入系统数据等。起初,这些琐碎工作难免让人感到枯燥,但随着实践的深入,使我逐渐领悟到,再庞大的通信系统,都依赖于精准的基础数据支撑。一个微小的录入误差,就可能引发后续的连锁问题。这种“螺丝钉”式的岗位体验,让我深刻体会到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基础岗位的重要性。


72e3fbe733b42e84ae7ef5c3f6472366_720

最令我难忘的是跟随运维团队的外勤经历。酷暑烈日下,我们前往郊外基站检修。几位通信工程师身着厚重工装,有人攀爬十余米高的铁塔检查设备,有人蹲在炙热的水泥地面测试信号。他们专注工作的身影与烈日下蒸腾的热浪形成强烈对比——当我站在阴凉处仍觉难酷暑耐时,工程师们早已习以为常地完成着高空作业与精密调试。这一幕让我真切体会到,指尖便捷的网络服务,背后是无数通信人在极端环境下的专业坚守。“不容易”三个字,在此刻有了最生动的注脚。

9a57c4e01e9dcbfbcdd1aa505c8e5bf4_720

此次“返家乡”实践不仅是一次专业认知的深化,更是一场职业精神的洗礼。它让我跳出象牙塔的想象,看到科技服务背后平凡岗位的不凡价值,也为我的职业规划注入了更务实的思考。那些在烈日下闪烁的信号,那些汗水浸润的检修记录,构成了这个夏天最珍贵的成长印记。未来,我将带着这份实践收获,继续在通信领域深耕,为家乡数字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现代通信工程2404李彤


地址: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智联楼B座 | 邮编:401331 | 院办电话:023-65926039
版权: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 | 渝ICP备12004063
招生咨询:023-65926027 

微信公众号

招生咨询Q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