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春担当藏于纸页,实践成长见于初心
编辑:通信学院| 发布时间: 2025-09-03|
暑假期间,为积极响应“青春建功新重庆”大学生“返家乡”社会实践号召,我加入了大渡口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科,参与档案整理工作。这项看似基础的工作,实则是保障流动人员就业、落户、职称评定等权益的重要环节,要求严谨细致、责任为先。
精准接收:守护档案“第一道关”
毕业季高峰期,各地高校档案如雪片般涌入。每日拆箱验收时,我严格遵循“三核”标准:核对院校名称与档案数量、检查档案袋密封完整性、确认档案信息清晰无误。指尖抚过印有各校徽章的档案袋,仿佛触摸到学子们的青春奋斗印记。面对堆积如山的档案箱,我与同事分工协作,日均处理200余份,确保每一份档案安全入库。
系统录入:织就人才数据网络
档案电子化是现代化管理的核心环节。信息录入时需将姓名、身份证号、毕业院校等关键信息逐一校对,误差率必须控制在零。为保障效率,我总结出“眼—手—脑”同步工作法:眼睛扫描原始数据,手指同步输入,大脑即时复核。连续工作导致视觉疲劳时,便通过远眺和眼保健操调节。当看到系统内生成的电子档案为毕业生提供便捷服务时,深刻体会到“数据多跑路,群众少跑腿”的民生意义。
历史整理:激活城市记忆密码
在整理大渡口区历史档案过程中,泛黄档案袋里,有上世纪九十年代字迹遒劲的手写履历表,也有新世纪初见证时代变迁的计算机等级证书复印件等。这些材料经过除尘、分类、编码后重新归档,形成完整的地方人才发展史料。这项工作让我领悟到,档案管理不仅是技术活,更是对城市发展脉络的梳理与传承。
实践淬炼:青春扎根基层沃土
通过参与全流程档案管理,我系统掌握档案管理的基础流程和规范,培养了“毫厘不差”的职业素养。科室前辈“一张表格查三遍”的工作作风,更让我深刻认识到基层服务需要匠心与耐心。正如李大钊先生所言:“青年之字典,无‘困难’之字。”这段经历让我坚信,唯有将远大理想扎根于平凡岗位,方能真正践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。
我始终深信,青年当以“为世界进文明,为人类造幸福,以青春之我,创建青春之家庭,青春之国家,青春之民族,青春之人类,青春之地球,青春之宇宙,资以乐其无涯之生”为志。如今使我更加笃定,青春的建功之路既需要远大志向,也离不开脚踏实地的坚守。未来,我会带着这份收获,持续为家乡发展注入青春力量,以行动书写青年担当。
通信软件技术2402赵可欣